西域滑蜥

Scincella przewalskii   Bedriaga
   

  14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眶上鳞3枚;上、下唇鳞6枚;颔片4对;背面浅灰色,杂有深棕色斑点,略排成纵行,背两侧从上睫鳞开始至尾基部有1条淡绿色纵线,躯干侧面为瓦蓝灰色,有棕色斑点;腹面为瓦蓝灰色无斑。
形态 依据Bedriaga(1912)描述。
标本号No. 7073,全长87mm,头体长43mm,尾长44mm,前肢长lornm,后肢长14rnm。头长10mm,头宽5 . 5mm。
头短,与躯干同宽;头顶向下方微微倾斜;头侧前部垂直,后部突出,吻端钝圆;吻鳞宽大于高,背面可见,与额鼻鳞相接成较宽鳞沟;前额鳞1对,被额鳞前端所隔,略分离;额鳞尖端与额鼻鳞相接,其鳞缝沟短于吻鳞与额鼻鳞的鳞缝沟,额鳞长度显著大于它前部的宽,3倍于额鼻鳞之长,而短于它到顶间鳞后缘的距离;额顶鳞2枚,与间顶鳞等长;顶鳞在间顶鳞之后相接;颈鳞4对;无上鼻鳞;鼻鳞宽为长的2倍,鼻鳞长度略小于额鳞长度的一半;鼻孔靠近吻端,开口向吻侧;耳孔小于眼径,大于下眼睑窗,卵圆形,无瓣突。眶上鳞3枚,前2枚与额鳞相接,第二枚眶上鳞宽于第一枚,窄于第3枚,最宽处与额鳞中部相接;上睫鳞4—5枚,第一枚最大;颊部下陷,颊鳞至眶前鳞在第二枚上唇鳞之上;鼻鳞在第一枚上唇鳞之上;一枚较大的眶前鳞在第三枚上唇鳞之上;一枚小的眶下鳞在眼与第四枚上唇鳞之间;第五枚上唇鳞和眼之间有1枚细小鳞片相隔;上唇鳞6枚;下唇鳞6枚;颏鳞大,与后颏鳞相接,颔片4对,由前向后依次减小。体型较小,整体几等宽,背脊突出,腹面平扁;体鳞平滑,背鳞大于腹鳞,体侧鳞片最小;环体中段鳞32—34行;肛前鳞2枚。四肢较短,不发达,吻至前肢基部间的距离显著大于腋胯间距的一半;前后肢贴体相向时,指趾端相距很远;具5指趾,第N趾长于第Ⅲ趾,第Ⅳ趾趾下瓣17枚,明显起棱。尾长与头体长约相等,尾部高度大于宽度,较圆而肥大,接近尾部才突然变细成短的尾梢;尾鳞大部分与体鳞相同,尾后端的背面和腹面鳞均扩大。
头、躯干、四肢和尾的背面浅灰色,杂有深色斑点,背部和尾部的棕色斑点略排成行;背部两侧从上睫鳞开始经背侧至尾基部有1条淡绿色纵线,体侧下部分为带瓦蓝的灰色,有棕色斑点;腹面蓝灰色无斑;喉部颜色较腹面浅,有少数暗斑;颔部淡黄色。尾腹面棕灰色或略带深灰。

国内分布